行業(yè)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
IPR Daily,全球視野的知識產權新銳媒體
截至2016年4月初,華為在全世界范圍內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0377件,其中在中國累計授權專利30924件。與此同時,華為每年花費數千萬美元在全球申請專利,基本上每年保持4000~5000件專利申請量。算上授權專利的維持年費,華為每年在專利上都有一筆不小的開支。
華為在專利上的投入還不止這些。1995年,華為就成立了知識產權部,現在已經發(fā)展成一個200多人的專業(yè)隊伍,200人的工資、社保和福利,也是華為在知識產權上的投入。這個團隊不處理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工作,專利仍外包給各代理機構,鑒于每年4000~5000件專利申請,其代理服務費也不是小數目,這些都是華為每年為專利投入的成本。
2015年,華為的年銷售收入達到600多億美元,保持了超過30%的高速增長,其海外市場容量超過國內。華為成功地占領多國市場,專利起了多少作用?華為每年以億計的專利投入是否值得?華為的專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如何體現價值?
分析華為的成長之路,按專利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純成本階段。在華為1995年成立知識產權部門之初,還沒有太多技術積累,產品中應用了很多別人的專利,擁有這些專利的企業(yè)要求以1%~5%的產品銷售收入作為專利許可費,最多時有幾十家企業(yè)來找華為要錢,導致一些產品交完許可費后沒有利潤。
為了確保產品可以正常銷售,華為一方面主動找這些專利企業(yè)談判,交納專利許可費;另一方面投入更多用于研發(fā),拼命進行技術積累。華為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發(fā),超過一半的華為員工從事研發(fā)工作。5年之后,華為的技術積累就實現了可以與通信行業(yè)的世界級大佬平等對話的水平,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專利。
省成本階段。華為儲備了一定的專利后,如何讓專利轉化成現金流,變成企業(yè)收益成為大家思考的問題。華為的做法是用自己的專利與其他企業(yè)進行交叉許可,即雙方均允許對方使用某些專利技術,使華為不再需要向若干企業(yè)支付昂貴的許可費用,每年節(jié)省的專利許可費達數億甚至十億美元以上。對于企業(yè)來說,減少支出就是提高收益。這時候,專利并不再只是華為的成本,它還可以間接賺錢。節(jié)省的許可費大幅度降低了華為在專利上投入的成本,此時華為利用專利本身并沒有賺錢,但卻節(jié)省企業(yè)的許可成本,其投入基本是人員投入、申請投入。
華為作為中國民營企業(yè)里的標桿企業(yè),為我國眾多企業(yè)樹立了榜樣,其專利保護實力提升也給各企業(yè)上了生動的實操課。當企業(yè)尋求海外市場突破時,應及時考慮知識產權問題,可效仿華為的成長歷程,確保海外市場健康成長。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華冰 專利執(zhí)業(yè)代理人
編輯:IPRdaily王夢婷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