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產業(yè)媒體
426.cn,60萬知識產權人的上網首頁
來源:IPRdaily
作者: 楊宜付 超凡知識產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原標題: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之專利挖掘
自1985年我國頒布并實施《專利法》以來,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特別是2008年國務院發(fā)布《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綱要》,將知識產權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之后,專利申請量更是突飛猛進。
我國三種國內專利申請趨勢如圖1所示(數據來源于萬象云,2016年10月12日)。
圖1 我國1997年至2015年專利申請公開趨勢
近年來,我國多次修改專利法、制定貫徹《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規(guī)范》國家標準、出臺《中國制造2025規(guī)劃》、公布“教育部科技部關于加強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等工作,無不是在為將我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經濟體做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實踐,引導企業(yè)進行產業(yè)轉型和升級,提高企業(yè)科技競爭力。
目前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遠。
美國和日本都是知識產權強國,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先后出臺了知識產權國家戰(zhàn)略,都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據公開資料記載,美國標準普爾500強公司市值份額中,從1985年到2005年這20年間,知識產權所占比例上漲10倍。
圖2 美國S&P500公司市值份額
我國專利制度實施僅30余年,除了少數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更多的地區(qū)還處于專利認知階段,專利無用及專利萬能的觀點都是對專利常見但又極端的認識。
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有一個聲音高喊著:爬出去吧,垃圾專利!誠然,在這龐大的數據中,必不可少有一部分專利是垃圾,但也不能否認很多具有高價值的專利技術。
圖3是一種具有工具夾持裝置的帽子的專利結構圖,該專利中,帽沿上安裝有夾持裝置,實際上就是帽子與掛鉤的簡單組合。是的,這確實是一件發(fā)明創(chuàng)造,您會不會覺得這個專利很“垃圾”,這也會是專利?
圖3 一種具有工具夾持器的帽子的專利附圖
如果我告訴您這是一件美國專利,而且已經獲得了專利證書,不知道到您感想如何?
沒錯,查查這個美國專利號:US19970888622,1997年07月07日提交的專利申請,1999年02月09日公開,2003年02月10日授權。專利就是這么簡單,專利授權與否,與技術復雜程度沒有必然聯系,與該技術在此之前有沒有、與相關技術像不像有非常大的關系,也就是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那么,類似前述專利到底有沒有價值?是否值得申請?實際上,我們評價一個專利技術是不是有價值的技術,除了看技術方案本身,還要看它的市場前景和市場容量。
對于企業(yè)來說,要全面保護產品/技術,需要做全方位的挖掘和布局。專利挖掘,是專利數量的積累,也是專利質量的鋪墊。
目前,介紹專利挖掘方法和手段的文章多如牛毛,相關資料唾手可得。例如:《談企業(yè)專利工作中的專利挖掘》、《關于專利挖掘的探討》、《專利挖掘在研發(fā)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專利挖掘及布局在專利申請中的應用》、《淺談企業(yè)如何挖掘專利和進行專利布局》等等,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庫找到數以千計的介紹專利挖掘相關文章。
概括來說,是在以最小銷售單元作為保護對象、最小功能單元作為保護對象、成本控制這三個原則下,以產品或研發(fā)項目為對象進行技術拆解和技術延伸,從產品線或產業(yè)鏈的角度考慮專有技術的保護布局,分析研究已公開的專利文獻并挖掘出他人尚未考慮到的技術開發(fā)點或開發(fā)方向,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產生方式上引導研發(fā)人員去創(chuàng)造專利技術。
但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部分企業(yè),依然在為尋找專利而苦惱。通常,專利挖掘對象是“物”時,挖掘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容易,通過技術性探討就能給出專利保護方案。這是專利挖掘的第一階段。
筆者認為,為進一步提升企業(yè)的專利科技競爭力,我們還應當把專利挖掘的對象轉移到“人”上。
以“人”為對象進行專利挖掘,實際上是將企業(yè)“智力資本”轉為為“智力資產”的過程?!爸橇Y本”是人的一種綜合能力,一種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或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識相互融合而帶來效益的資本,包括知識、經驗、專業(yè)技能、客戶關系等。知識、經驗和專業(yè)技能是無形的,隨著員工的流動而流動。智力資本中,知識、經驗和專業(yè)技能被記錄存檔之后,便成為企業(yè)的智力資產,也即是企業(yè)無形資產的一部分。一部分技術文檔可轉化為專利申請文件,申請專利并被授予專利權后,受法律保護。
以“人”為對象的專利挖掘,需要通過激勵制度來實現。新專利法草案中關于職務發(fā)明界定的修改,目的也是加強對人的激勵,新的觀點認為“人”才是完成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關鍵,而非“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很多在企業(yè)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IPR都抱怨工作難以開展,技術人員不配合工作。其背后都有一個共同點——公司的知識產權激勵管理制度不健全、技術人員的專利素養(yǎng)還有待培養(yǎng)。
IBM公司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典范,其激勵制度包括:
1、設立積累積分制的獎勵,對申請專利的發(fā)明人給予計分,1項專利3點,同時可獲1200美元獎勵;點數累計達12點,再加1200美元獎勵??d在技術公報上的發(fā)明或發(fā)布論文,計為1點。
2、發(fā)明人第一次申請專利并授權,可獲首次申請獎,1500美元。第二次以后被采用的,每次發(fā)500美元獎金。
3、公司每年舉辦一次科技發(fā)明獎頒獎儀式,100名獲獎員工分享300萬獎金。隨后,還安排3-4天度假。
僅2002年,5000位發(fā)明人給IBM貢獻了3288項美國專利。這樣的物質與精神雙重獎勵制度大大激發(fā)了IBM公司技術人員的專利申請積極性,但相對較高的激勵資金被我國多數企業(yè)視為非常沉重的負擔。事實確實如此,每年數千件專利申請,對任何一家企業(yè)來說,無論是申請成本還是專利權的維持成本都非常高昂,特別是在我國新的專利官費減緩制度實施之后。
好在我國目前對企業(yè)申請專利有相當金額的資助,但不同地方的資助政策有差異。在專利申請和維持成本的背后,其實還有一塊非常大的知識產權成本往往被人忽略,也就是研發(fā)成本。IBM公司和華為公司每年都投入了總收入的10%作為研發(fā)經費。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企業(yè)如果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而沒有對研發(fā)成果做完善的法律保護,將會造成更大的資金浪費。至少,從結果來說,包括IBM、華為這些企業(yè),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它們創(chuàng)造利潤和保護利潤的工具之一。
僅僅建立了知識產權激勵制度還不能幫助企業(yè)獲得更多的知識產權,員工專利素養(yǎng)培養(yǎng)一樣重要。讓技術研發(fā)人員真正了解專利、認知專利、理解專利。
從我們長期工作中接觸技術人員的反應來看,對專利不了解的人會認為專利很高大上,對專利有一些基礎的人會認為專利不過如此。過度看高或看低專利,都可能會對技術的保護造成負面的影響??锤邔@娜?,可能會錯失簡單而又有市場價值的專有技術保護??吹蛯@娜?,則可能會因為技術公開不當或者缺乏“三性”造成技術的無償奉獻或申請費用及申請時間的浪費。
IBM公司在專利申請信息采集環(huán)節(jié),只要求員工向專利律師提供發(fā)明構思的說明,有關產品知識產權檢索以及制造相關技術,技術人員只要對專利律師說明技術特征,專利律師會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調查及判斷其有無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專利申請前的防侵權檢索、查新檢索和授權前景檢索工作都非常重要且必要。
在我國,專利律師的工作可以由專利工程師或專利代理人來完成。
發(fā)明人激勵制度是企業(y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中非常小的一個版塊,對于一家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相當完善的企業(yè),必不可少的是,在企業(yè)的各個生產經營環(huán)節(jié)都要融入企業(yè)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原材料和設備采購、研究開發(fā)、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
在每一個經營環(huán)節(jié),在崗職工都可能會對產品提出新的想法,這也是獲得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方式。
來源:IPRdaily
作者:楊宜付 超凡知識產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投稿郵箱:Iprdaily@163.com
國際合作:judywu@iprdaily.com
市場業(yè)務:王夢婷 微信:AT510AN
426.cn合作:黃 坤 微信:mrhuang1994
內容合作:董 軍 微信:jundongder
大賽合作:周海峰 微信:feng412813
本文來自IPRdaily并經IPRdaily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