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典型案例丨涉及復雜技術事實認定及權利要求解釋的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萊頓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與蓋茨優(yōu)霓塔傳動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新世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本案審理中,就疑難復雜專利案件所涉技術事實查明、權利要求解釋、賠償額的確定等方面所作探討及審理思路,具有研究價值,同時對于同類案件審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作用。
編者按:
該案屬于專利侵權案件中疑難復雜的案件。具體表現(xiàn)在:
1.涉案專利有效性爭議大。涉案專利曾在國內經過兩次無效程序,最終均維持有效;其同族專利經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審理亦維持有效;
2.技術事實非常復雜。一審法院曾先后兩次委托技術鑒定,但兩家鑒定機構最終均以沒有能力開展鑒定為由退回一審法院,最終一、二審均采用了專家輔助人出庭的方式查明技術事實。值得一提的是,二審中,合議庭除要求各方當事人申請各自的技術專家出庭參與訴訟外,還聘請了獨立中立的第三方技術專家作為法庭專家訴訟輔助人參與訴訟,除協(xié)助合議庭理解涉案技術事實之外,還代表合議庭就技術問題參與雙方當事人的討論、當庭發(fā)表技術意見。各方專家訴訟輔助人當庭發(fā)表的技術意見均引入判決書,作為認定案件技術事實的依據。
3.審判工作量大。一、二審法院組織雙方質證、談話以及開庭審理等訴訟活動共計27次,形成各類筆錄479頁,此外,萊頓蘇州公司和蓋茨上海公司雙方委托訴訟代理人在一、二審訴訟中各自提交了數(shù)千頁的證據材料、書面質證意見和代理意見,一審訴訟中的有效案件材料裝訂成冊達21冊。雙方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有效代理工作對二審裁判意見的形成均有貢獻。
4.判決書制作難度大。二審判決書約六萬五千字,技術附圖11個。通過在裁判文書技術事實部分引用圖表,在裁判理由中加強對技術問題的說理論證,提升了技術類案件裁判的透明度和說服力。
5.判決賠償數(shù)額較高。該案最終認定專利侵權成立,共判決一千多萬元的賠償額,其中一、二審150萬元律師費用全額予以支持。
本案審理中,就疑難復雜專利案件所涉技術事實查明、權利要求解釋、賠償額的確定等方面所作探討及審理思路,具有研究價值,同時對于同類案件審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作用。
涉及復雜技術事實認定及權利要求解釋的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萊頓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與蓋茨優(yōu)霓塔傳動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新世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
裁判要旨
1.在涉及復雜技術事實的專利侵權案件中,雙方當事人可以提供專家輔助人參與訴訟,就涉案技術的專門性問題向法庭作出說明。同時,法庭也可以指定專家輔助人出庭,協(xié)助法庭進行技術事實調查。
2.說明書及其附圖對于權利要求的解釋作用體現(xiàn)在,幫助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準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內容,但不能替代權利要求在界定專利權保護范圍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情況下,應當以技術特征文義范圍限定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只有當某一技術特征不具備實質性技術內容時,才需要對該技術特征文義限定的保護范圍進行調整,以保證專利權具有合理的保護范圍。生效的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等審查檔案中所記載的發(fā)明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內容,應作為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重要參考。
3.被控侵權技術方案只要具備了與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所有技術特征,就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至于被控侵權技術方案是通過什么研究方法獲得,則并不影響專利侵權的認定,這正是“以公開換保護”這一專利制度核心的基本要求,也體現(xiàn)了專利保護與商業(yè)秘密保護的區(qū)別所在。
4. 在以“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發(fā)明的主題名稱以及權利要求的內容,是準確界定侵權產品的依據;第二,與發(fā)明主題名稱相對應的侵權產品的單價是賠償額計算的基礎,不能僅以體現(xiàn)發(fā)明點的部分技術特征所對應的零部件單價為基礎,除非當發(fā)明主題名稱過于寬泛,也即專利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改進部分僅在于局部,體現(xiàn)發(fā)明點的技術特征之間相互配合或者單獨發(fā)揮作用即實現(xiàn)專利的發(fā)明目的時,才需考慮是否應對侵權產品的單價予以調整,也即考慮技術貢獻度問題;第三,侵權人因侵害專利權行為所獲得的利益,應當全部納入到賠償額的范圍,除非侵權人舉證證明其獲得的利益中,還包含由商業(yè)秘密、商標等其他權利所產生的利益。
案情摘要
萊頓蘇州公司系一項名稱為“具有非圓形驅動部件的同步傳動裝置及其運轉和構造方法”(專利號為ZL02823458.8)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簡稱涉案專利)的被許可人,且得到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利滕斯汽車公司(Litens Automotive Group)授權,有權針對侵害涉案專利權的行為以其自己名義提起訴訟并獲得賠償,同時,利滕斯汽車公司就同一侵權事宜不再另行起訴。
涉案專利是一項關于汽車發(fā)動機正時系統(tǒng)的減振技術,包含58項權利要求,萊頓蘇州公司以權利要求1、30、39、58作為其權利依據。權利要求1為:一種同步傳動裝置,其包括:一個連續(xù)循環(huán)回路式的長傳動構件,其具有若干嚙合段;若干轉動體,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和一個第二轉動體,所述第一轉動體具有若干和所述長傳動構件的嚙合段相嚙合的齒,所述第二轉動體具有若干和所述長傳動構件的嚙合段相嚙合的齒;一個和所述第二轉動體相連接的旋轉負荷組件;所述長傳動構件環(huán)繞著所述第一、第二轉動體相嚙合,所述第一轉動體設置成用來驅動所述長傳動構件,而所述第二轉動體設置為由所述長傳動構件驅動,所述轉動體之一具有一個非圓形輪廓,所述非圓形輪廓具有至少兩個突出部與縮進部交替排列,所述旋轉負荷組件在受到驅動轉動時,產生一個周期性波動負荷轉矩;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圓形輪廓的突出部和縮進部的角位與產生在所述第二轉動體上的周期性波動負荷轉矩的角位相關,并且所述非圓形輪廓的偏心距的大小使得所述非圓形輪廓在所述第二轉動體上施加一個相反的波動校正轉矩,減少或基本上抵消所述旋轉負荷組件的波動負荷轉矩。
權利要求30為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權利要求39為一種運轉同步傳動裝置的方法權利要求,權利要求58為一種同步傳動裝置的獨立權利要求,限于篇幅,權利要求30、39、58的具體內容不再詳述,可參見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書。
針對涉案專利,蓋茨公司(系蓋茨上海公司的母公司)和蓋茨上海公司曾分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分別于2011年1月12日、2013年5月29日作出第15956、2078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均維持涉案專利有效。
針對涉案專利的同族專利DE60213647(該德國專利與涉案專利享有共同優(yōu)先權US60/333,118,2001.11.27,US60/369,558,2002.4.4,與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基本相同),蓋茨公司曾向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提起專利無效訴訟,該院于2016年2月2日作出判決,駁回蓋茨公司起訴。
2011年9月27日,萊頓蘇州公司通過公證購買的方式,從蘇州新世紀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臺由奇瑞公司制造的型號為SQR481的發(fā)動機整機,該發(fā)動機的正時傳動系統(tǒng)由蓋茨上海公司設計,并且,蓋茨上海公司提供了該款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的主要零部件。2012年3月30日萊頓蘇州公司以蓋茨上海公司和奇瑞汽車公司未經許可,在生產、銷售的SQR481、SQR484、SQR477及E4G16系列四款發(fā)動機產品中,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共同實施涉案專利技術構成專利侵權為由,訴至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與涉案專利相同的同步傳動裝置及含該裝置的發(fā)動機總成產品;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共同賠償萊頓蘇州公司經濟損失37964906元及為制止侵權支付的合理費用475790元。
二審中,萊頓蘇州公司明確放棄針對SQR477及E4G16兩款發(fā)動機的侵權指控,并且明確表示因萊頓蘇州公司所獲得的授權許可期限已經到期,故放棄要求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停止侵權的訴訟請求。
法院認為
蘇州中院一審認為:
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為一同步傳動裝置,與一般的產品權利要求技術特征用結構或連接關系方式限定不同,技術特征J、K等通過工作原理的方式對其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加以限定。就對該工作原理類技術特征的理解,根據涉案專利背景技術中記載,用非圓形輪廓降低皮帶傳動中的扭轉振動為公知常識,但現(xiàn)有技術并未揭示在特定的發(fā)動機同步傳動裝置中如何選擇偏心距的大小和如何進行不圓的轉動體相對于其他轉動體的角度對準。故涉案專利的發(fā)明點,即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區(qū)別即在于從減少或基本上抵消波動負荷轉矩的方式來設定非圓形輪廓的偏心距和角位,相應的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也限于此。由于萊頓蘇州公司的相關計算和實驗檢測結果并不能證明被控侵權產品的偏心距及角位大小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中的記載相同且產生了減少或基本上抵消波動負荷轉矩的波動校正轉矩,并且萊頓蘇州公司也未證明被控侵權產品是按照涉案專利記載的以產生減少或基本上抵消波動負荷轉矩的波動校正轉矩的方式來設定非圓形輪廓的角位和偏心距,故一審法院認定被控侵權產品因缺少技術特征J、K而不落入涉案專利權。萊頓蘇州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江蘇高院提起上訴。
江蘇高院二審認為:
一、關于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
(一)關于權利要求解釋
本案中,雙方關于權利要求解釋的爭議焦點在于:1.關于波動負荷轉矩的解釋;2.關于波動校正轉矩的解釋;3.關于J、K兩個技術特征的解釋,也即對于技術特征J“所述非圓形輪廓的突出部和縮進部的角位與產生在所述第二轉動體上的周期性波動負荷轉矩的角位相關”、技術特征K“并且所述非圓形輪廓的偏心距的大小使得所述非圓形輪廓在所述第二轉動體上施加一個相反的波動校正轉矩,減少或基本上抵消所述旋轉負荷組件的波動負荷轉矩”的限定范圍應作何種理解。
根據涉案專利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技術貢獻以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于權利要求文字含義的理解,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應界定至“采用非圓輪產生校正轉矩,并利用該校正轉矩抵消或減少波動負荷轉矩”這一層面,不應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限縮至非圓形輪廓角位和偏心距的具體數(shù)值以及確定具體數(shù)值的方法。蓋茨上海公司關于技術特征J、K系功能性特征,并應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該功能的具體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征的內容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一審法院雖未將技術特征J、K明確認定為功能性特征,而是認定為工作原理類技術特征,并將涉案專利的發(fā)明點認定為“從減少或基本上抵消波動負荷轉矩的方式來設定非圓形輪廓的偏心距和角位”,從而將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限定為說明書所記載的非圓形輪廓的偏心距和角位的具體設定方式,系未準確把握和理解涉案專利的發(fā)明點和專利權利要求文義內容,由此對權利要求的相關技術特征作出了限縮性的解釋,不恰當?shù)乜s小了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二)關于侵權比對
萊頓蘇州公司訴訟中明確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30、39、58為其權利依據,符合法律規(guī)定,二審法院對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落入萊頓蘇州公司所主張的權利要求進行逐一審查。
1.關于權利要求1
雙方除對被控侵權產品是否具有與技術特征J、K相同或等同的技術特征有異議外,對被控侵權產品與權利要求1中的其他技術特征相同并無異議。被控侵權產品的非圓輪突出部和縮進部的角位與凸輪軸負荷轉矩(對應于涉案專利的波動負荷轉矩)的角位相關,這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J構成相同特征;被控侵權產品中非圓輪校正轉矩(對應于涉案專利的波動校正轉矩)基本上抵消了凸輪軸負荷轉矩(對應于涉案專利的波動負荷轉矩),這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K構成相同特征。因被控侵權產品具有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故根據全面覆蓋原則,被控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
2.關于權利要求30
該權利要求在引用權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項的基礎上,對非圓形輪廓的幾何形狀、非圓形輪廓轉動體的基準方向、非圓形輪廓角位范圍作了進一步限定。先考察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0,由于被控侵權產品已經落入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故僅需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具有權利要求30的區(qū)別技術特征,即“L、所述非圓形輪廓具有至少兩個基準半徑,M、每個基準半徑都從設有所述非圓形輪廓的轉動體的中心出發(fā),并穿過所述非圓形輪廓的一個突出部的中心,N、所述非圓形輪廓的角位與設有所述非圓形輪廓的轉動體的一基準方向相關,O、所述基準方向為一個向量的方向,該向量將所述長傳動機構環(huán)繞帶有所述非圓形輪廓的轉動體所包繞的角區(qū)二等分,P、所述非圓形輪廓的角位是這樣的,當所述旋轉負荷組件的波動負荷轉矩為其最大值時,基準半徑的角位從基準方向算起、在設有所述非圓形輪廓的轉動體的轉動方向取90°~180°范圍內”。根據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說明書以及《奇瑞引擎閥門扭矩測量與非圓曲軸皮帶輪扭矩》和《奇瑞汽車發(fā)動機非圓曲軸傳動輪振幅與相位(方向)測量》報告,被控侵權產品具有與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0所有相同的技術特征,落入權利要求30的保護范圍。至于被控侵權產品是否還落入引用權利要求2/3/4的權利要求30的保護范圍,已無進一步比對的實際意義,不再予以評判。
3.關于權利要求39
首先,根據權利要求39的主題名稱,該權利要求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運轉同步傳動裝置的方法,因此,與之相比較的被控侵權對象,也應是一種裝置的運轉方法。其次,雖然萊頓蘇州公司并未提交相關證據直接證明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等直接實施了權利要求39所要求保護的方法,但根據萊頓蘇州公司提交的檢測報告以及二審法院在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30侵權比對中的相關認定,只要被控侵權產品運轉起來,必然具有權利要求39的各項技術特征。而作為被控侵權產品制造者的蓋茨上海公司、購買被控侵權產品并將其安裝在自己生產的發(fā)動機上的奇瑞公司,必然會在研發(fā)、調試過程中運行被控侵權產品,而一旦運行被控侵權產品,則被控侵權產品的運行步驟方法必然會落入權利要求39的保護范圍。
4.關于權利要求58
權利要求58由技術特征A2~P2組成,其中,技術特征A2~K2與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A~K相同,技術特征L2~P2與專利權利要求30中的技術特征L~P相同。因被控侵權產品分別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和30的保護范圍,因此被控侵權產品具有技術特征A~P,又由于技術特征A2~P2與A~P相同,故被控侵權產品落入專利權利要求58的保護范圍。
(三)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
1.關于萊頓蘇州公司提交的相關測試報告的真實性
萊頓蘇州公司在本案訴訟中所提交的相關測試報告能夠反映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可以作為查明技術事實的依據,理由如下:
首先,涉案技術事實專業(yè)性較強,一審法院曾先后兩次委托相關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但均被以沒有能力開展鑒定為由退回鑒定,在此情況下,萊頓蘇州公司為完成證明被控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舉證責任,自行對被控侵權產品進行相關實驗和測量,具有正當性和必要性。
其次,本案中,萊頓蘇州公司為證明被控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所進行的相關實驗測試以及計算,是在符合專利侵權技術比對規(guī)則的前提下,所作的必要簡化,且相關簡化并不影響侵權比對結果。
第三,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被控侵權產品的凸輪軸負荷轉矩和非圓輪校正轉矩的測量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但一方面,不同測量方法本身就會不可避免地給測量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測量結果因方法而存在差異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測量實驗的真實性。另一方面,綜合比較圖4、圖5、圖6、圖7,可見被控侵權產品的非圓輪校正轉矩的相位與凸輪軸負荷轉矩相反,幅值略小于凸輪軸負荷轉矩,這使得非圓輪校正轉矩能夠抵消部分凸輪軸負荷轉矩,使得作用在被控侵權產品上的總的波動力矩減少,這正與涉案專利的技術特征K相同)。因此,由于不同方法造成上述計算和測量結果的差異,不足以否定被控侵權產品的凸輪軸負荷轉矩和非圓輪校正轉矩已產生了力矩抵消效果的定性判斷結論,蓋茨上海公司所提到的不同方法的結果存在差異的問題雖然客觀上存在,但并不會影響到本案侵權判定結果。
最后,雖然上述測量和實驗系萊頓蘇州公司單方進行,并沒有對方或者公證機構監(jiān)督測量和實驗過程,但在其提交的測量報告中以文字、表格數(shù)據、曲線圖、照片、視頻等方式詳細記錄了測量方案、過程以及結果,上述測量和實驗具有可重復性。對于上述具有可重復性的測量和實驗,蓋茨上海公司僅是提出口頭質疑,并未提交能夠支持其主張的實驗數(shù)據,而且,法庭專家輔助人亦認可相關測試的實驗設計、原理的科學性。綜合以上因素,蓋茨上海公司否認涉案測量和實驗報告真實性的證據并不充分,不予采信。
2.關于蓋茨上海公司提出的被控侵權產品技術方案系其另行研發(fā)的抗辯理由
首先,專利權是一項排他性權利,在專利保護期限內,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實施該專利。同時,專利法對專利的排他性權利也作了一定限制,但都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例如權利用盡、先用權抗辯、現(xiàn)有技術抗辯等。本案中蓋茨上海公司所提出的關于被控侵權產品所使用的技術方案系其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自行研發(fā)而得、不構成專利侵權的抗辯,不屬于專利法所規(guī)定的不構成或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法定抗辯事由,且蓋茨上海公司研發(fā)被控侵權產品技術方案的時間始于2007年,晚于涉案專利申請日2002年,亦無法適用先用權抗辯。
其次,專利權人就某項技術享有在一定期限內的排他性權利,是以其向社會公眾公開其發(fā)明內容為對價的。而這種排他性權利的范圍,即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以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的各項權要求的內容為準。也即被控侵權技術方案只要具備了與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所有技術特征,就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至于被控侵權技術方案是通過什么研究方法獲得,則并不影響專利侵權的認定,這正是“以公開換保護”這一專利制度核心的基本要求,也體現(xiàn)了專利保護與商業(yè)秘密保護的區(qū)別所在。本案中,盡管蓋茨上海公司陳述的關于如何獲得被控侵權技術方案的方法具有科學性依據,且從其提交的相關資料也證明了該方法具備可行性,但由于其通過正交實驗方式所獲得的最終技術方案客觀上已落入在先公開并獲得授權的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通過前述侵權比對可知,被控侵權產品具備了與權利要求1、30、39和58相同的所有技術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其以獲得被控侵權技術方案的研究方法不同為由,主張被控侵權產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利保護范圍的主張不能成立,不予采納。
二、關于侵權行為的認定及民事責任的承擔
(一)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各自侵權行為
根據蓋茨上海公司自認以及奇瑞公司的陳述,蓋茨上海公司向奇瑞公司提供了被控侵權技術方案以及產品的主要零部件(非圓輪、惰輪以及張緊輪),奇瑞公司在蓋茨上海公司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指導下,將非圓輪、惰輪、張緊輪、正時皮帶等組裝在一起,構成正時傳動系統(tǒng),該正時傳動系統(tǒng)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奇瑞公司的上述行為屬于專利法所規(guī)制的制造侵害專利權產品的行為;上述侵害涉案專利權的正時傳動系統(tǒng)為SQR481發(fā)動機的零部件,奇瑞公司將SQR481發(fā)動機安裝于整車上并對外銷售,上述行為屬于專利法所規(guī)制的使用和銷售侵害專利權產品的行為。蓋茨上海公司雖未完整實施專利法所規(guī)制的制造、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但其向奇瑞公司提供了完整的被控侵權技術方案和主要零部件,而且,從蓋茨上海公司及其母公司蓋茨公司曾數(shù)次在中國和歐洲提起針對涉案專利及同族專利無效程序的事實來看,蓋茨上海公司對其向奇瑞公司提供的被控侵權技術方案中包含有侵害涉案專利技術的事實是明知的,故蓋茨上海公司為奇瑞公司上述制造、銷售侵權產品的專利侵權行為提供了幫助,構成幫助侵權。
關于萊頓蘇州公司所主張的SQR484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是否構成侵權的主張。雖然萊頓蘇州公司并未提供能夠直接證明SQR484型號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相關檢測數(shù)據,但考慮到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并未否認SQR484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亦采用了來源于蓋茨上海公司的非圓輪技術,且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并未就SQR484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采用的非圓輪技術不同于SQR481發(fā)動機提供相應的證據,故奇瑞公司制造的SQR484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亦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二)關于民事責任以及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
因萊頓蘇州公司所獲得的授權許可期限已經到期,萊頓蘇州公司在二審庭審中明確放棄本案中要求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停止侵權的訴訟請求,僅要求蓋茨上海公司與奇瑞公司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二審認為,萊頓蘇州公司上述放棄部分訴訟請求的行為系對其自身合法權益的處分,不增加相對方當事人的負擔,且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應當予以準許。蓋茨上海公司為奇瑞公司制造、銷售侵權產品的侵權行為提供了侵權技術方案以及主要零部件,構成幫助侵權,故蓋茨上海公司與奇瑞公司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案中,萊頓蘇州公司主張以“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來計算賠償數(shù)額,具體公式為“賠償數(shù)額=侵權產品銷售總量×產品單價×利潤率”,二審法院根據查明事實逐一確定對上述公式中各項參數(shù)的具體數(shù)值,并考慮專利的技術貢獻度,最終確定賠償數(shù)額。
1.關于侵權產品數(shù)量
萊頓蘇州公司在本案中通過兩種計算方法分別得出了2010年4月~2012年10月期間侵權產品的銷量為279104套(包括SQR481、SQR484兩種型號的發(fā)動機正時傳統(tǒng)系統(tǒng))和332892套(僅針對SQR481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二審法院認為,(1)萊頓蘇州公司的兩種計算方法都包含一定的假設和估算因素;(2)雖然萊頓蘇州公司主張的兩個數(shù)據都存在假設和估算因素,而蓋茨上海公司提交的非圓輪銷售數(shù)據也不能直接反映出侵權產品的產銷數(shù)量,但考慮到上述三個數(shù)據之間差異并非很大,如果通過審計精確地統(tǒng)計2010年4月~2012年10月期間侵權產品的數(shù)量,則需支出高昂的審計費用;(3)除了本案侵權技術方案之外,蓋茨上海公司并未提供給奇瑞公司關于在發(fā)動機正時系統(tǒng)中運用非圓輪技術的其他備選技術方案;(4)蓋茨上海公司將整個查詢、統(tǒng)計非圓輪銷量的過程用公證方式予以固定,雖然屬于單方提交的證據,但數(shù)據真實可信,對侵權人根據法院的要求如實提供相關證據的行為應予充分肯定;(5)萊頓蘇州公司也基本認可將蓋茨上海公司銷售給奇瑞公司非圓輪數(shù)量作為侵權產品的銷售數(shù)量?;谝陨弦蛩兀彿ㄔ阂陨w茨上海公司提交的2010年4月~2012年10月期間其向奇瑞公司供銷的非圓輪數(shù)量265159作為在該段時間內的侵權產品的制造、銷售數(shù)量。
2.關于侵權產品的單價
萊頓蘇州公司根據淘寶網“上海主流汽配”商鋪銷售的“蓋茨皮帶正時維修套裝奇瑞A5 1.6L/1.8L/2.0L 奇瑞A31.6L/1.8L/2.0L正時皮帶維修套裝正時皮帶77173*25.4+正時張緊輪GTS1025+惰輪GTS5004+惰輪GTS5005”確定侵權產品的銷售單價為490元。二審法院認為:
在以“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發(fā)明的主題名稱以及權利要求的內容,是準確界定侵權產品的依據;第二,與發(fā)明主題名稱相對應的侵權產品的單價是賠償額計算的基礎,不能僅以體現(xiàn)發(fā)明點的部分技術特征所對應的零部件單價為基礎,除非當發(fā)明主題名稱過于寬泛,也即專利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改進部分僅在于局部,體現(xiàn)發(fā)明點的技術特征之間相互配合或者單獨發(fā)揮作用即實現(xiàn)專利的發(fā)明目的時,才需考慮是否應對侵權產品的單價予以調整,也即考慮技術貢獻度問題;第三,侵權人因侵害專利權行為所獲得的利益,應當全部納入到賠償額的范圍,除非侵權人舉證證明其獲得的利益中,還包含由商業(yè)秘密、商標等其他權利所產生的利益。
本案中,首先,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30、39、58的主題名稱相對應,本案中侵權產品是發(fā)動機上所安裝的正時傳動系統(tǒng),侵權產品中的零部件與權利要求中技術特征的對應關系為:侵權產品中的正時皮帶對應于專利中的長傳動構件;侵權產品中的惰輪、張緊輪對應于專利中的若干轉動體;侵權產品中的非圓輪對應于專利中的具有非圓形輪廓的轉動體;侵權產品中的凸輪軸對應于涉案專利中的旋轉負荷組件。由此可見,在萊頓蘇州公司所主張的“蓋茨皮帶正時維修套裝”的價格中,僅是包含侵權產品的部分零部件,而非完整的侵權產品的價格(如非圓輪、凸輪軸的價格并不包含在“蓋茨皮帶正時維修套裝”之內),萊頓蘇州公司以侵權產品部分零部件的單價作為賠償計算依據,系其對自身權益的處分,并不損害他人利益,予以支持。
其次,涉案專利的發(fā)明點在于通過非圓輪產生波動校正轉矩,減小或抵消由旋轉負荷組件產生的波動負荷轉矩,從而減少或消除同步傳動裝置的振動和噪音。由此可見,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發(fā)動機正時傳動系統(tǒng)中的非圓輪并非獨立工作就能夠發(fā)揮減振降噪的功效,而是需要與正時傳動系統(tǒng)中其他所有零部件共同工作,才能實現(xiàn)專利所要實現(xiàn)的技術效果,因此本案中不存在發(fā)明主題名稱相對于體現(xiàn)發(fā)明點的技術特征過于寬泛的問題。而且本案中并無證據顯示還有其他權利對實現(xiàn)侵權產品的價值具有重要貢獻。再結合蓋茨公司及蓋茨上海公司曾針對涉案專利兩次提起無效宣告請求的事實,特別是在未發(fā)生侵權訴訟的德國,蓋茨公司亦提起了針對涉案專利的同族專利的無效訴訟,說明涉案專利是汽車正時傳動系統(tǒng)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具有非常高的市場價值。綜合以上因素,二審法院認定涉案專利對于本案侵權產品的技術貢獻度為100%。因此本案應當以侵權產品整體的價格作為計算賠償額的依據,對于蓋茨上海公司提出的僅能以非圓輪差價作為侵權獲利計算依據的抗辯理由不予采納。
第三,關于蓋茨上海公司是否僅在其向奇瑞公司提供的非圓輪獲利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奇瑞公司制造、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構成專利侵權,其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賠償范圍為制造、銷售侵權產品整體所獲利益,蓋茨上海公司應當就其向奇瑞公司提供了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及關鍵零部件的行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蓋茨上海公司提出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范圍僅限于非圓輪差價部分的主張無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第四,在二審中萊頓蘇州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當庭打開“蓋茨皮帶京東自營旗艦店”,顯示“蓋茨K0277173正時皮帶套裝4件套適用于奇瑞A3/A5 瑞虎5 2.0瑞麒 G6 2.0T,價格498元/套”,證明不同銷售平臺、銷售主體所顯示的侵權產品銷售單價基本一致,故萊頓蘇州公司所主張的侵權產品單價屬于正常的市場銷售價格。
綜上,二審法院確定本案侵權產品的銷售單價為490元/套。
3.關于侵權產品的利潤率
本案中,萊頓蘇州公司主張以第三方機構AlixPartners公司調研報告作為確定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率。根據《AlixPartners2010年中國汽車展望調研報告》,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平均利潤率約為10%。二審法院認為:
首先,萊頓蘇州公司主張的侵權產品利潤率數(shù)據來源于第三方中立機構出具的調研報告,該機構為一家國際知名的專業(yè)咨詢公司,蓋茨上海公司如質疑上述調研報告的真實性,可以方便地與該機構取得聯(lián)系并核實該調研報告的真實性,而蓋茨上海公司僅是口頭簡單質疑該調研報告真實性,并未提供相應反證,故對于蓋茨上海公司的該抗辯意見不予采納。
其次,根據該調研報告,萊頓蘇州公司所主張的10%的利潤率是2009年第四季度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營業(yè)利潤率,而2009年度前三季度的營業(yè)利潤率分別為1%、8%、9%,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營業(yè)利潤率的在一年之內存在較大幅度的波動,故二審法院以萊頓蘇州公司提交證據中所記載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2009年四個季度營業(yè)利潤率的平均值作為侵權產品的利潤率,即侵權產品的利潤率=(1%+8%+9%+10%)÷4=7%。二審法院之所以僅以2009年四個季度的平均營業(yè)利潤率作為確定侵權產品的利潤率,而未將調研報告中出現(xiàn)的2007年、2008年的營業(yè)利潤率數(shù)據(2007年為5%、2008年為1%)納入到侵權產品利潤率的計算中,是因為:(1)2009年最接近萊頓蘇州公司主張的侵權賠償期間(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故2009年的數(shù)據最能夠反映出侵權賠償期間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營業(yè)利潤率的實際情況;(2)從2007年、2008年以及2009年四個季度的營業(yè)利潤率的變化趨勢來看,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營業(yè)利潤率在2007年、2008年是下跌趨勢,在2009年第1季度跌至谷底1%,但在2009年第2季度迅速回升達到8%,到2009年第4季度達到10%,仍保持上升趨勢,如果把2007年、2008年的數(shù)據納入到侵權產品利潤率的計算中,則會使得計算結果因未考慮變化趨勢而較大程度地偏離侵權賠償期間內的實際營業(yè)利潤率,有損專利權人應取得的合法利益。
綜上,二審法院根據萊頓蘇州公司所提交的AlixPartners公司調研報告,確定侵權產品的利潤率為7%。
4.關于合理支出
本案中萊頓蘇州公司所主張的合理支出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一、二審的律師費合計150萬元;二是公證取證費用,包括購買侵權產品的費用和公證費合計49080元。
關于萊頓蘇州公司一、二審所支出律師費,二審法院認為,萊頓蘇州公司為證明其為本案訴訟所支出的律師費,提供了委托代理合同及相應的銀行匯款憑證、增值稅發(fā)票的原件,委托代理合同上清楚地記載了委托代理事項即為本案訴訟提供法律服務,銀行匯款憑證以及增值稅發(fā)票上所記載的數(shù)額與委托代理合同上所記載的金額完全一致,匯款發(fā)生時間、筆數(shù)、開票時間也與委托代理合同上所記載的付款方式、條件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認定萊頓蘇州公司為本案一、二審所支出的律師費用確為150萬元。關于萊頓蘇州公司為本案所支出的律師費用是否過高,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系專利侵權訴訟,對從事此類訴訟的代理人及訴訟團隊的專業(yè)方向具有特殊的要求。并且,本案涉及的技術問題和法律適用問題非常復雜,屬于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中的疑難復雜案件,代理難度和工作量較大。一、二審法院為查明本案事實,聽取各方訴辯意見,共組織雙方質證、談話以及開庭審理等訴訟活動共計27次,形成各類筆錄479頁。此外,萊頓蘇州公司和蓋茨上海公司雙方委托訴訟代理人在一、二審訴訟中各自提交了數(shù)千頁的證據材料、書面質證意見和代理意見,一審訴訟中的有效案件材料裝訂成冊達21冊。因此,依據萊頓蘇州公司提交的代理合同、轉賬憑證,并綜合案件性質、難度、代理工作量等因素,二審法院認定萊頓蘇州公司主張的150萬元律師費屬于合理支出,予以全額支持。
關于購買侵權產品以及公證取證費用,因有相應發(fā)票、公證書等佐證,且考慮到萊頓蘇州公司為證明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相關實驗費用均未主張,故對其主張的49080元購買侵權產品以及公證取證費用亦予以支持。
根據上述侵權產品的數(shù)量、單價、利潤率以及萊頓蘇州公司為本案訴訟所支出合理費用,并根據蓋茨上海公司和奇瑞公司侵權行為的性質,蓋茨上海公司和奇瑞公司應連帶賠償萊頓蘇州公司經濟損失265159×490×7%=9094953.7元,為維權所支出的合理開支1549080元,共計10644033.7元。
另,在本案審理過程中,萊頓蘇州公司于2018年6月7日以新世紀公司在二審訴訟中已注銷為由,向二審法院提交撤回對新世紀公司起訴的申請。對此二審法院認為:首先,萊頓蘇州公司對新世紀公司的訴訟請求為停止銷售侵權產品,而新世紀公司在本案二審訴訟過程中已被注銷,事實上已不可能繼續(xù)銷售侵權產品。其次,新世紀公司在本案中為侵權產品的銷售者,其銷售的侵權產品具有合法來源,其不存在需要與蓋茨上海公司和奇瑞公司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能性,因此萊頓蘇州公司撤回對新世紀公司的起訴,并不會加重蓋茨上海公司和奇瑞公司可能承擔的民事責任。第三,本案是由于新世紀公司在二審過程中被注銷,萊頓蘇州公司為加快案件審理進程而依法撤回對新世紀公司的起訴,而各方當事人在二審庭審中均確認萊頓蘇州公司撤回對新世紀公司起訴的行為不屬于權利人故意制造管轄連接點后再撤回起訴的濫用訴權的情形,且對萊頓蘇州公司撤回對新世紀公司起訴后由二審法院繼續(xù)審理本案并無異議。因此,萊頓蘇州公司申請撤回對新世紀公司的起訴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應予準許。
一審法院判決:駁回萊頓蘇州公司的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準許萊頓蘇州公司撤回對新世紀公司的起訴;蓋茨上海公司、奇瑞公司于本判決生效連帶賠償萊頓蘇州公司經濟損失9094953.7元,為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1549080元,共計10644033.7元;四、駁回萊頓蘇州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審合議庭成員:宋健、袁滔、張曉陽
來源:江蘇知產視野
作者:張曉陽 江蘇高院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推薦閱讀(點擊圖文,閱讀全文)
開年重磅!尋找40位40歲以下企業(yè)知識產權精英(40 Under 40)
2019粵港澳大灣區(qū)“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最全攻略!
“投稿”請投郵箱“iprdaily@163.com”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產業(yè)服務平臺,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人,用戶匯聚了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成長型科技企業(yè)IP高管、研發(fā)人員、法務、政府機構、律所、事務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萬產業(yè)用戶(國內25萬+海外30萬);同時擁有近百萬條高質量的技術資源+專利資源,通過媒體構建全球知識產權資產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獲啟賦資本領投和天使匯跟投的Pre-A輪融資。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江蘇知產視野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