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為了幫助深圳企業(yè)提前做好糾紛風險防控,知保中心根據海外公開判決文書及其他官方信息,對該高頻原告的知識產權信息、訴訟歷史、主要代理律所及律師進行分析,為‘出?!髽I(yè)提供指引?!?/strong>
各相關企業(yè):
近日,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知保中心”)監(jiān)測到兩起涉深圳企業(yè)的美國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專利侵權訴訟案件(案件號:2:23-cv-00082、2:23-cv-00079),為Jawbone Innovations, LLC(以下簡稱“Jawbone ”)提起的訴訟,受理法院為美國德克薩斯州東部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原告共同代理律所為Fabricant、McKool Smith,涉案專利共8件,其名稱分別為:(1)雙全向麥克風陣列 (DOMA)(專利號10,779,080);(2)用于電子系統(tǒng)的聲學語音活動檢測 (AVAD)(專利號:8,321,213);(3)使用雙全向麥克風陣列 (DOMA) 形成虛擬麥克風陣列(專利號11,122,357);(4)用于電子系統(tǒng)的聲學語音活動檢測 (AVAD)(專利號8,326,611);(5)使用聲學和非聲學傳感器檢測濁音和清音(專利號7,246,058);(6)用于通信系統(tǒng)的麥克風和語音活動檢測 (VAD) 配置(專利號8,467,543);(7)基于語音活動檢測器 (VAD) 的多麥克風噪聲抑制(專利號8,019,091);(8)使用雙全向麥克風陣列 (DOMA) 的虛擬麥克風陣列(專利號8,503,691)。
知保中心通過分析研判,發(fā)現(xiàn)該原告及該代理律所在短時間內針對深圳企業(yè)發(fā)起的專利訴訟較為頻繁,現(xiàn)將高頻原告及高頻代理律所信息、原告知識產權信息以及海外專利訴訟風險防范建議三個方面總結如下,供相關企業(yè)參考。
一、原告及其代理律所信息
(一)原告信息
原告是一家位于德克薩斯州的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營業(yè)地點在104 East Houston Street, Suite 165, Marshall, Texas 75670, and 2226 Washington Avenue, Suite Number 1, Waco, Texas 76701. ,該公司同一日發(fā)起2起訴訟,其中包括2家深圳企業(yè)。在此之前原告已發(fā)起多起訴訟,涉訴被告包括ZTE,松下,OPPO,LG,HTC,索尼等多家企業(yè)。初步分析,原告所持有的專利大多來源于受讓,原告自2023年2月1日起,訴訟活動頻繁,所提交的起訴狀并未深入分析被告的產品且通常大規(guī)?;蝾l繁起訴,疑似以經營專利為盈利手段的非執(zhí)業(yè)實體(Non -Practicing Entities, NPE)。
(二)原告訴訟趨勢
*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來源于Lex Machina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中可以看出,Jawbone 自2021年起至今共發(fā)起了14件專利侵權訴訟,2023年發(fā)起數(shù)量最多。受理法院主要為德克薩斯州東部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除近日發(fā)起的10起訴訟外,原告此前發(fā)起的4起案件均已結案,結案周期中位數(shù)384天,其中0起被告勝訴,2起程序性結案,其余2起均為和解結案。
其中,被告包含深圳企業(yè)的案件共2起,涉案深圳企業(yè)2家,具體案件信息如下:
(三)律所信息
Jawbone 委托的律所集中于以上兩家,處理案件主要集中于德克薩斯東區(qū)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主要處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以上兩家高頻律所也是代理此次兩次涉深企業(yè)案件的律所。
二、原告知識產權信息
原告目前在美國共有92件專利,其中授權專利79件,審中8件,失效5件。原告專利以不同的組合用于不同的訴訟案件中,此次發(fā)起訴訟的知識產權為其中8件專利。具體信息如下:
(一)專利一 US10779080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一種雙全向麥克風陣列的噪聲抑制。與傳統(tǒng)的陣列和算法相比,傳統(tǒng)的陣列和算法是通過使噪聲源無效來減少噪聲,一個實施例的陣列被用來形成兩個不同的虛擬定向麥克風,它們被配置為具有非常相似的噪聲響應和非常不同的語音響應。形成的唯一空值是用于從V2中去除用戶的語音。這兩個虛擬麥克風可與自適應濾波器算法和VAD算法配對,在不扭曲語音的情況下大幅降低噪聲,比傳統(tǒng)的噪聲抑制系統(tǒng)大幅提高所需語音的信噪比。
(二)專利二 US8321213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聲學語音活動檢測(AVAD)方法和系統(tǒng)。AVAD方法和系統(tǒng),包括相應的算法或程序,使用麥克風來產生虛擬定向麥克風,這些麥克風具有非常相似的噪聲響應和非常不同的語音響應。然后在給定的窗口大小上計算虛擬麥克風的能量比率,然后該比率可以用各種方法來生成VAD信號。虛擬傳聲器可以使用自適應或固定的濾波器來構建。
(三)專利三 US11122357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一種雙全向麥克風陣列的噪聲抑制。與傳統(tǒng)的陣列和算法相比,傳統(tǒng)的陣列和算法是通過使噪聲源無效來減少噪聲,一個實施例的陣列被用來形成兩個不同的虛擬定向麥克風,它們被配置為具有非常相似的噪聲響應和非常不同的語音響應。形成的唯一空值是用于從V2中去除用戶的語音。這兩個虛擬麥克風可與自適應濾波器算法和VAD算法配對,在不扭曲語音的情況下大幅降低噪聲,比傳統(tǒng)的噪聲抑制系統(tǒng)大幅提高所需語音的信噪比。
(四)專利四 US8326611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聲學語音活動檢測(AVAD)方法和系統(tǒng)。AVAD方法和系統(tǒng),包括相應的算法或程序,使用麥克風來產生虛擬定向麥克風,這些麥克風具有非常相似的噪聲響應和非常不同的語音響應。然后在給定的窗口大小上計算虛擬麥克風的能量比率,然后該比率可以用各種方法來生成VAD信號。虛擬傳聲器可以使用自適應或固定的濾波器來構建。
(五)專利五 US7246058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提供了用于檢測具有不同水平背景噪聲的聲學信號中的有聲和無聲語音的系統(tǒng)和方法。這些系統(tǒng)在兩個傳聲器上接收聲音信號,并在兩個傳聲器中的每一個上接收的聲音信號之間產生差異參數(shù)。差異參數(shù)代表了所接收的聲學信號部分之間信號增益的相對差異。當差異參數(shù)超過第一閾值時,系統(tǒng)將聲學信號的信息識別為無聲語音,當差異參數(shù)超過第二閾值時,將聲學信號的信息識別為有聲語音。此外,該系統(tǒng)的實施方案包括接收生理信息的非聲學傳感器,以幫助識別有聲語言。
(六)專利六 US8467543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通信系統(tǒng),包括便攜式聽筒和耳機設備,它們使用一些麥克風配置來接收環(huán)境的聲音信號。傳聲器配置包括,例如,包括兩個單向傳聲器的雙傳聲器陣列,以及包括一個單向傳聲器和一個全向傳聲器的雙傳聲器陣列。通信系統(tǒng)還包括語音活動檢測(VAD)裝置,以提供人類發(fā)聲活動的信息。通信系統(tǒng)的組件接收聲學信號和語音活動信號,并作為回應,從語音活動信號的數(shù)據中自動生成控制信號。通信系統(tǒng)的組件使用控制信號來自動選擇適合于聲學信號的頻率子帶數(shù)據的去噪方法。當聲學信號包括語音和噪聲時,所選的去噪方法被應用于聲學信號以產生去噪的聲學信號。
(七)專利七 US8019091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通信系統(tǒng),包括便攜式聽筒和耳機設備,它們使用一些麥克風配置來接收環(huán)境的聲音信號。傳聲器配置包括,例如,包括兩個單向傳聲器的雙傳聲器陣列,以及包括一個單向傳聲器和一個全向傳聲器的雙傳聲器陣列。通信系統(tǒng)還包括語音活動檢測(VAD)裝置,以提供人類發(fā)聲活動的信息。通信系統(tǒng)的組件接收聲學信號和語音活動信號,并作為回應,從語音活動信號的數(shù)據中自動生成控制信號。通信系統(tǒng)的組件使用控制信號來自動選擇適合于聲學信號的頻率子帶數(shù)據的去噪方法。當聲學信號包括語音和噪聲時,所選的去噪方法被應用于聲學信號以產生去噪的聲學信號。
(八)專利八 US8503691B2
1、涉案專利信息
2、專利摘要譯文及附圖(譯文供參考)
摘要譯文:描述了一種雙全向麥克風陣列的噪聲抑制。與傳統(tǒng)的陣列和算法相比,傳統(tǒng)的陣列和算法是通過使噪聲源無效來減少噪聲,一個實施例的陣列被用來形成兩個不同的虛擬定向麥克風,它們被配置為具有非常相似的噪聲響應和非常不同的語音響應。形成的唯一空值是用于從V2中去除用戶的語音。這兩個虛擬麥克風可與自適應濾波器算法和VAD算法配對,在不扭曲語音的情況下大幅降低噪聲,比傳統(tǒng)的噪聲抑制系統(tǒng)大幅提高所需語音的信噪比。
(九)其他專利信息
本案被告的相關專利信息,詳見附件1。提示,美國專利法沒有對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但是《美國法典》第35編第286條卻限定了只能對自起訴日起至多6年前的侵權行為追償。不過,并非6年內的所有侵權行為都可以作為賠償對象,在部分案件中,還需要考量專利權人是否滿足了專利標記(patent marking)的要求或告知了被訴侵權人有侵權行為。
附件:1. 原告專利信息
長按掃碼獲取詳情
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2023年3月6日
(原標題:關于Jawbone Innovations, LLC海外專利糾紛高頻原告的風險預警)
來源: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編輯:IPRdaily趙甄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關于Jawbone Innovations, LLC海外專利糾紛高頻原告的風險預警(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