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導讀】
16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發(fā)明家論壇創(chuàng)新與知識產(chǎn)權保護分論壇上,他用自己接觸的眾多案例告訴臺下的發(fā)明人:不要上來就埋怨,要先看看自己的專利是否“靠得住”。
“專利是保護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但為什么我的專利老被模仿,打官司還總是打不贏?”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庭原副庭長、高級法官程永順經(jīng)常面對這樣的提問。
在這位長期從事知識產(chǎn)權案件審理的老法官看來,“靠得住”的好專利有這樣的標準:不僅是符合專利性條件取得了專利權,更重要的是權利保護范圍清楚、適當,權利穩(wěn)定。
“如果保護范圍不適當,比如范圍過小,專利權可能就會有效但無用?!背逃理樥f。他曾參與過上世紀90年代末,五筆字型專利權糾紛案的審理。計算機在中國剛剛普及時,要想處理中文必須加上一塊帶中文字庫和五筆字型的板卡—“漢卡”,當時售價不菲。國內多家廠家生產(chǎn)這種“漢卡”。如果此專利權糾紛五筆字型權利人王永民勝訴,所有制造“漢卡”的廠商,都要向其支付大筆專利使用費。 但1997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王永民敗訴。
程永順將其敗訴的原因歸結為專利保護范圍過小?!八膶@姓f200多個編碼多一個不行,少一個不行,變換位置都不行。”王永民耗費7年不斷修改的專利將自己的專利保護范圍不斷縮小,最終描述的“針尖一樣小”,如此一來,稍作改動的版本便不在保護范圍內。這讓他的權利最終沒有得到司法的保護。
另一個真實案例更加淺顯,一家企業(yè)申請了“廣式陳皮月餅”的專利,即在月餅中加入陳皮,減少廣式月餅的油膩感。被侵權后,權利人迅速起訴,但在庭審中,對方提出專利中提到的保護范圍是:月餅中加入“新會陳皮”,但其從未使用來自新會地區(qū)的陳皮,不屬侵權。最終專利所有人敗訴。
專業(yè)的事還是要有專業(yè)的人去做,程永順建議“申請專利時要有好的代理人,避免專利保護范圍不當”。目前我國每年涉及專利權的案件有9000多件,如果在專利申請中存在漏洞,權利將很難受到司法保護。
來源:科技日報 整理:IPRdaily 趙珍 網(wǎng)站: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IPRdaily的個人微信號已經(jīng)開通! 各位D友可添加“IPRdaily”的個人微信號:?iprdaily2014(驗證申請中請說明具體供職機構+姓名),關注小D可獲更多的實務干貨分享,定期私密線下活動,更有機會加入細分專業(yè),接地氣的知識產(chǎn)權圈實務社區(qū)交流群。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