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4月18日上午,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召開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了9個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典型案例?!?/strong>
4月18日上午,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召開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了9個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典型案例。
1、無法確定古曲原始版本及演繹過程中形成在先表達可推定古典音樂當代新編曲具有獨創(chuàng)性
典型意義
國風音樂作為文化自覺的符號,表現出新時代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tài)、堅定的文化自信、蓬勃的生機活力。本案明確了古曲同名當代新編曲獨創(chuàng)性的認定標準:在找不到古曲原始版本,亦無法確定古曲在歷史演繹過程中形成早于涉案作品的在先表達時,可推定涉案作品雖與古曲同名,但為原告獨立選擇創(chuàng)作內容,具有獨創(chuàng)性。法院最終全額支持原告的填平性賠償訴請。本案較好地保護了網絡原創(chuàng)音樂人的合法權益,推動“國風+流行”的深度融合,讓傳統(tǒng)文化綻放時代風采,展現首都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良好形象的同時,促進了全社會音樂版權保護意識的進一步提升。
基本案情
涉案曲目《蘭陵王入陣曲》《聽!秦王破陣樂!》由國風音樂制作人劉某創(chuàng)作,曾由中央級新媒體矩陣推薦,作為國風音樂代表作先后獲《人民日報》(海外版)、China Daily、《環(huán)球人物》等媒體報道,曾入選“嗶哩嗶哩85個入站必刷視頻之一”。涉案綜藝為舞蹈類競技節(jié)目,節(jié)目中使用了原告涉案曲目作為舞蹈片段背景音樂。
原告主張涉案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播出平臺擅自使用原告方音樂作品和錄音制品構成侵權,請求法院判令二被告賠償經濟損失900000元以及維權合理支出20000元。
被告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辯稱,原告并未證明其對涉案音樂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因此涉案節(jié)目未侵犯原告的著作權等相關權利。
被告綜藝節(jié)目播出平臺辯稱,《蘭陵王入陣曲》《秦王破陣樂》為我國歷史上的知名古曲,原告未能證明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相較于古曲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且其僅為播放平臺,并不參與涉案節(jié)目的制作,不承擔對成品節(jié)目是否侵權進行審查的法律義務,不構成侵權。
裁判要點
一、古曲同名當代新編曲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認定
本案中,原告已提供初步證據證明涉案作品由創(chuàng)作者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創(chuàng)作過程體現了作者的選擇、判斷,且并未查詢到《蘭陵王入陣曲》《秦王破陣樂》的古曲版本,已滿足涉案作品具備獨創(chuàng)性的認定條件。而被告抗辯涉案曲目來源于公有領域或其他在先作品,應當由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在被告舉證不能的情況下,既找不到古曲原始版本,亦無法確定古曲在歷史演繹過程中形成早于涉案作品的在先表達時,可推定涉案作品雖與古曲同名,但為原告獨立選擇創(chuàng)作的內容,具有獨創(chuàng)性。
二、涉案網絡原創(chuàng)音樂的權屬基礎
本案中,原告通過自媒體賬號公開發(fā)表的樂曲信息、反映樂曲創(chuàng)作過程的記錄資料、相關參與制作人員出具的《權利確認書》等,可以作為證明創(chuàng)作者身份的初步證據,在無相反證據推翻的情況下,應當確認原告的作者身份。
三、二被告是否構成侵權以及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被告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未經原告許可,在其制作的綜藝節(jié)目中以舞蹈伴奏的形式公開表演涉案背景音樂、允許播出平臺公開播送包含該段表演的綜藝節(jié)目等行為,侵犯了原告對音樂作品等享有的復制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和改編權,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結合本案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金額、侵權行為性質、后果等因素,本案最終全額支持原告的填平性賠償訴請。
被告綜藝節(jié)目播出平臺侵犯了原告對音樂作品等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但未參與節(jié)目創(chuàng)作,其僅通過綜藝節(jié)目著作權人的許可使用被訴作品,對作品所包含元素是否構成侵權,平臺并無能力亦無義務逐一審查,在無主觀過錯情況下,本案中不需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向原告賠償經濟損失300000元以及合理支出20000元。
一審判決后,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2、對歌曲中的曲作出獨創(chuàng)性貢獻的編曲人屬于音樂作品的作者
典型意義
本案明確若編曲人為音樂作品貢獻了獨創(chuàng)性表達,則可以將其認定為曲作者。本案準確認定編曲人在涉案音樂作品中的獨創(chuàng)性表達貢獻,明確其享有的著作權權利,有利于保護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
基本案情
涉案音樂作品,由原告A清唱歌詞后交由原告B進行編曲創(chuàng)作。被告C公司是某綜藝節(jié)目的出品公司,在該綜藝節(jié)目的某期中,被告未經二原告許可,且未支付任何報酬的情況下,擅自使用二原告作品作為舞蹈背景音樂。二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侵害其對涉案音樂作品享有的署名權、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對錄音制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被告賠償二原告經濟損失200000元,合理費用20000元。被告C公司辯稱,原告B作為編曲者,不屬于涉案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被告C公司已與中國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達成一攬子合作協(xié)議,由中國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負責聯(lián)系音樂作品權利人并代為支付著作權使用費,被告并無侵權故意。涉案節(jié)目使用涉案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時長較短,未侵犯原告所謂的表演權;歌曲知名度較低,且存在捆綁銷售情形,原告主張賠償金額較高,不具有事實與法律依據。
裁判要點
一、原告B是否享有涉案音樂作品的著作權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音樂作品的作者包括詞作者和曲作者。原告B在原告A人聲的基礎上進行了編曲創(chuàng)作并配樂,形成了涉案音樂作品。對于該作品而言,原告B的編曲內容具有獨創(chuàng)性,是該作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認定其為涉案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可以與原告A作為權利人共同主張權利。二原告共同創(chuàng)作錄制了涉案音樂作品,對該錄音制品享有權利。
二、被告是否構成侵權及應承擔民事責任
被告C公司在未取得原告授權、未支付報酬的情況下,在涉案綜藝節(jié)目中使用了涉案音樂作品、錄音制品的片段作為舞蹈表演的背景音樂,并向公眾提供了當期節(jié)目的網絡點播服務。涉案綜藝節(jié)目播出后,節(jié)目組人員雖曾與原告溝通,但最終未取得原告的追認授權。因此,被告C公司的行為侵犯了二原告作為涉案音樂作品著作權人及錄音制品制作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對于二原告主張的署名權一項,根據二原告提交的被訴侵權視頻內容可以看出,歌曲信息中未以合理、適當的方式對二原告詞、曲作者的身份進行署名,侵犯了二原告的署名權。對于二原告主張的表演權一項,涉案音樂作品作為舞蹈表演的背景音樂進行播放,在涉案綜藝節(jié)目的錄制過程中,現場有大量的參賽選手和觀眾,被訴侵權行為屬于對涉案音樂作品進行現場表演的行為,構成對二原告享有的涉案作品表演權的侵害。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C公司賠償二原告經濟損失50000元以及合理開支5000元。
一審判決后,被告C公司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3、未經授權在公開場所演唱歌曲并上傳于網絡侵害表演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
典型意義
演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過程涉及對已有作品的改編、攝制、表演等線下行為以及直播、信息網絡傳播等線上行為。在此類訴訟中,權利人往往對線下與線上的侵權行為同時主張權利,導致案件侵權認定復雜化,需要法院對各類侵權行為予以準確界定。本案即明確劃分了對表演及信息網絡傳播行為的邊界,這對于維護創(chuàng)作者權利、規(guī)范從業(yè)主體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案情
原告經授權取得涉案歌曲的獨占性信息網絡傳播權及表演權等相關著作權。被告系某短視頻平臺賬號的擁有者,該賬號擁有粉絲三千余萬人,視頻作品總獲贊數達1.2億,被告作為主播使用該賬號進行直播帶貨。原告發(fā)現被告擅自通過短視頻平臺傳播其在街頭直播表演涉案歌曲的視頻,視頻中有路人圍觀其表演,該表演片段已經在各大網絡平臺廣泛傳播。原告認為被告侵犯了其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請求被告刪除相關錄音制品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0000元。
裁判要點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表演權主要控制兩種類型的行為:一是面對現場受眾的“現場表演”;二是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的“機械表演”。為協(xié)調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關系,該“機械表演”所控制的公開播送行為并不包括交互式傳播。
本案中,被告未經許可,在公開場所面對現場觀眾演唱涉案音樂作品,并進行錄制上傳于網絡,引起廣泛傳播,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涉案歌曲,上述兩行為侵害了原告對涉案歌曲享有的表演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立即刪除相關視頻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500元。
一審判決后,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4、“真人秀”節(jié)目未表明演員真實身份侵害表演者權利
典型意義
長期以來,綜藝節(jié)目中表演者地位的確定及其享有的表演者權的保護問題被忽視,尤其是對廣大并不知名的演員,主辦方往往以已經支付報酬為由隨意使用已經錄制的節(jié)目,表演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受到應有的保障。本案針對“真人秀”類綜藝節(jié)目中的表演者權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通過判決明確了原告的表演者地位,厘清了表演活動中各方主體的法律關系及權利義務,對侵害表演者權利的行為進行了規(guī)制。
基本案情
原告A訴稱其與第三人C按照被告B提供的劇本參與錄制了涉案真人秀節(jié)目,第三人C在節(jié)目中飾演原告A的前任,電視臺并未在節(jié)目中向公眾告知該期節(jié)目系演員出演。涉案節(jié)目在電視臺播出后,被告B又未經原告A許可在其各視頻網站的官方賬號上進行播放。上述行為侵害了原告A作為表演者所享有的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權利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故要求被告B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10150元。
被告B辯稱,原告A在錄制涉案節(jié)目前已明知節(jié)目名稱和播放范圍,被告已向原告支付表演報酬,有權向公眾傳播其表演。涉案節(jié)目系情感類真人秀節(jié)目,具有特殊性,無法表明表演者身份。
裁判要點
通常認為,表演是指表演者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闡釋,以自己的聲音、動作或表情或借助樂器等道具表現作品的內容。本案中,雖然被告B抗辯稱涉案節(jié)目系“真人秀”節(jié)目,具有特殊性,不便標明表演者的身份,原告A對此亦明確知曉。但在雙方未就表明表演者身份的形式進行明確約定的情況下,被告B在節(jié)目畫面中不以任何形式標明或者說明原告的表演者身份,仍侵害了原告A作為表演者的署名權。此外,涉案節(jié)目為電視節(jié)目,原告A在參與錄制時應當知曉涉案節(jié)目會在電視臺播放,但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原告A許可涉案節(jié)目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傳播,因此被告B的行為侵害了原告A作為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B立即停止通過信息網絡傳播涉案與原告A相關的侵權視頻的行為,在其官網明顯位置上公開發(fā)布聲明,向原告A賠禮道歉,道歉聲明內容至少保留七日,并賠償原告A損失10150元。
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5、綜藝節(jié)目未經表演者許可使用其歌曲表演作為背景音樂侵害表演者權
典型意義
隨著媒體和娛樂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綜藝節(jié)目發(fā)展迅速、市場火爆,各類綜藝不斷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作為提升節(jié)目觀賞性和氛圍的關鍵因素,背景音樂在綜藝節(jié)目中扮演愈發(fā)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一些制作團隊對知識產權的忽視或抱有僥幸心理,未經表演者許可使用背景音樂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本案明確了在未取得表演者許可的情況下,即便歌曲作為背景音樂使用時間很短,但在網絡視頻平臺上播放的綜藝節(jié)目能夠使不特定公眾在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取表演者演唱的歌曲片段,因此仍然構成侵權。本案裁判提示媒體和娛樂產業(yè)從業(yè)者,任何創(chuàng)意作品都是創(chuàng)作者的心血結晶,應當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報酬。
基本案情
原告訴稱,原告經原作者授權依法享有某歌曲的表演者權。原告認為,被告未經原告授權許可、未支付任何著作權使用費,擅自以營利為目的,在其制作并播出的綜藝節(jié)目中使用了涉案歌曲作為背景音樂,該綜藝在某視頻平臺播出,獲取了巨大商業(yè)利益,該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表演者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0000元。被告辯稱,原告沒有真實取得涉案歌曲的表演者權,被告并未侵害原告相應權利,涉案綜藝僅僅使用了15秒涉案歌曲,即便構成侵權,對原告影響微乎其微。
裁判要點
一、原告是否對涉案歌曲的表演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
本案中,原告提供了涉案歌曲的網頁署名信息、視頻截圖等證據,可以認定涉案歌曲的詞、曲作者和表演者均為案外人。在被告未提交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本院認定案外人為涉案歌曲的作者和表演者,依法享有著作權和表演者權,表演者可以將其所做表演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授予他人行使。原告提交了音樂版權授權書、公證核驗材料等,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認定原告經授權,獨占性取得涉案歌曲的表演者權,享有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涉案歌曲表演的權利。
二、被告的涉案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被告在未經原告授權許可、未支付使用費的情況下,在涉案綜藝節(jié)目中使用涉案歌曲片段并在某視頻平臺上播放,使不特定公眾在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獲取表演者演唱的上述歌曲片段,侵犯了原告對涉案歌曲享有的表演者權,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法院綜合考慮涉案歌曲類型、知名度、被告的侵權情節(jié)、侵權方式、侵權時間等酌情確定經濟損失。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800元。
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上訴,二審判決維持原判,二審判決已生效。
6、為用戶上傳熱播節(jié)目提供便利網絡服務提供者構成幫助侵權
典型意義
當前,一些平臺為了吸引用戶,在明知使用綜藝節(jié)目內容需要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仍故意忽視授權問題,放任用戶將一些熱播節(jié)目上傳到平臺,甚至為用戶上傳提供便利。本案明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上傳熱播節(jié)目提供便利,構成對網絡用戶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行為的明知或者應知,應承擔幫助侵權的責任。本案旨在促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經營中選擇健康、有序的運營模式,降低侵權風險,表明了在新的傳播方式下保護版權、促進業(yè)態(tài)健康發(fā)展的司法態(tài)度。
基本案情
原告系某熱播曲藝類綜藝節(jié)目的著作權人。被告在其開發(fā)經營平臺中的“相聲曲藝”專區(qū)中的“相聲精選”板塊向公眾提供了該綜藝節(jié)目的在線點播及下載服務。原告認為,涉案綜藝節(jié)目在熱播期以合集形式上傳至被告運營的平臺中,且上傳用戶通過了平臺的“電臺主播認證”,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給原告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90000元、律師費9990元、公證費10元,共計100000元。
裁判要點
涉案軟件中顯示用戶信息,被告也向法院提交了用戶注冊信息,可以認定涉案作品由網絡用戶上傳,被告對涉案作品提供了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法院綜合考量了涉案網絡平臺的運營模式,認為針對熱播期且關注度較高的綜藝節(jié)目,被告作為音頻平臺運營者應認識到個人用戶很難獲得著作權授權,但其仍通過設置分類板塊等方式為用戶上傳熱播作品合集提供便利,主觀上存在過錯。并且上傳侵權作品的用戶名本身即為“某某相聲大全”,上傳的內容也屬于正在熱播期間且關注度較高的與知名相聲演員相關的綜藝節(jié)目。被告不但未給予較嚴格的著作權授權審查,還為用戶提供了電臺主播認證,對被訴侵權行為存在過錯,應當承擔幫助侵權責任。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00元。一審判決后,被告提起上訴,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7、超出引用目的和必要程度的使用作品行為不構成合理使用
典型意義
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往往與詩歌、書畫等文學、藝術作品的使用有密切關聯(lián),因而節(jié)目制作者在打磨節(jié)目內容、追求節(jié)目效果的同時,更要注意使用已有作品的方式是否適當。本案對文學類節(jié)目常見侵權行為及抗辯理由進行了分析和認定,剖析了修改權的內涵和外延,探究了侵權行為及合理使用的法律邊界,以期為行業(yè)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提供指引。
基本案情
在三被告制作并傳播的涉案節(jié)目中,演員朗讀了父親陳某某寫給女兒的書信的部分內容并配有中文字幕,朗讀的內容改變了涉案書信的名稱、部分字詞、段落順序。在讀信前后,主持人及解讀嘉賓對涉案書信進行了介紹和評論。三原告作為陳某某的繼承人,以三被告侵害涉案書信的修改權、復制權、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三被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經濟損失50000元及相關合理開支12 636元。三被告辯稱涉案節(jié)目對涉案書信的使用行為構成合理使用,未侵害涉案書信的著作權。
裁判要點
一、三被告實施了對涉案書信的修改、復制、表演及信息網絡傳播行為
涉案節(jié)目在使用涉案書信時,將書信的長句、段落刪除并調換段落順序,屬于對書信文字或內容的變更,構成對書信的修改。涉案節(jié)目以字幕的形式固定并再現涉案書信的部分內容,雖然進行了部分改動,但未形成新的表達,構成對涉案書信的復制。涉案節(jié)目錄制時,演員面對現場觀眾,將書信的部分內容朗讀出來,屬于對書信的表演。由于涉案節(jié)目中包含了書信的表演及字幕,傳播涉案節(jié)目實際達到了向公眾提供涉案書信的效果,侵害了涉案書信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二、涉案行為不構成合理使用
涉案節(jié)目基本再現了涉案書信部分實質性內容,且該種使用并非出于介紹、評論或說明的目的,不屬于適當引用。涉案節(jié)目對涉案書信進行了修改,不僅會影響三原告獲得經濟利益,還侵害了涉案書信的修改權。故該行為不屬于合理使用,構成侵權。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三被告就侵害涉案書信修改權的行為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并賠償三原告經濟損失50000元及合理開支12636元。
一審判決后,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8、合理的權利使用費可以作為認定損害賠償數額的依據
典型意義
在電視節(jié)目中未經授權使用他人歌曲,侵犯他人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需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侵權責任。關于賠償損失的數額,按照權利人因此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計算,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難以計算的,可以參照權利使用費給予賠償。
基本案情
原告經授權獲得某熱門歌曲的詞曲著作權、表演者權、錄音制作者權等權利。被告未經許可邀請案外人王某、楊某在綜藝節(jié)目錄制現場公開表演涉案歌曲,并使用王某演唱版的錄音制品作為現場演唱的伴奏音樂。2022年2月,被告通過其運營的衛(wèi)視頻道播出涉案節(jié)目。同時,通過網站、APP向公眾提供涉案節(jié)目內容在線觀看服務。原告主張被告賠償經濟損失200000元與合理支出140元。
裁判結果
被告在其制作出品的綜藝節(jié)目安排案外人在節(jié)目錄制現場公開表演涉案作品,使用涉案演唱版錄音制品作為伴奏音樂,通過衛(wèi)視頻道播放了涉案節(jié)目,并將錄制的節(jié)目通過網站、APP供用戶在線瀏覽觀看。上述行為侵犯了原告對涉案作品享有的復制權、表演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及錄音制作者權,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原告提交其向案外公司授權使用涉案音樂作品的合同,該合同約定將涉案作品用于綜藝節(jié)目錄制現場演唱及在線播放節(jié)目視頻,與被訴侵權行為使用方式及場景相近,因此法院認定其中的許可使用費可以作為本案原告權利使用費的參照。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0000元及合理支出140元。
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9、侵權人同時侵害權利人多項著作權應當酌情增加賠償數額
典型意義
未經許可使用他人音樂作品用于綜藝節(jié)目的現場表演,構成對該音樂作品表演權、攝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和復制權的侵犯,在適用法定賠償的情況下,將考慮到侵犯著作權多項而非單一權項而酌情提高判賠金額。
基本案情
原告擁有涉案音樂作品完整詞曲著作權。被告未經許可,在其享有著作權的綜藝節(jié)目中使用該音樂作品,安排多位明星進行現場表演,并對現場表演過程進行錄制,通過被告運營的網絡平臺對該綜藝節(jié)目進行傳播,供公眾觀看、下載并分享至第三方平臺。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其對涉案音樂作品所享有的表演權、攝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和復制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500000元及合理開支90000元。
裁判要點
一、被告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首先,涉案綜藝節(jié)目未經許可安排明星表演涉案音樂作品,被告作為該綜藝節(jié)目的著作權人,侵犯了原告的表演權。其次,涉案綜藝節(jié)目經過了復雜的設計和編排,按照事先擬定的腳本、分鏡頭劇本,由各個機位通過不同角度對現場表演進行多角度拍攝,并進行現場取舍、編排并插入字幕,通過鏡頭切換、畫面選擇拍攝、剪輯等過程,法院認定涉案視頻屬于視聽作品,被告未經授權以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將他人音樂作品固定于節(jié)目中侵害了原告的攝制權。再次,被告在其運營的網絡平臺傳播涉案綜藝節(jié)目,使公眾可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涉案歌曲,侵犯了原告對涉案音樂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此外,上傳涉案綜藝節(jié)目系復制行為,但該復制系網絡傳播的一個步驟,其目的在于以互聯(lián)網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涉案音樂作品,復制造成的損害后果已被信息網絡傳播權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害后果所吸收,法院不再單獨對此予以評價。
二、被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關于經濟損失的賠償數額,原告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被告的違法收益,原告為證明權利使用費,提交了與案外人簽訂的《詞曲著作權授權使用協(xié)議》,但許可協(xié)議中使用涉案音樂作品的節(jié)目、方式、平臺、期限與被訴侵權行為差異明顯。法院綜合考慮被告同時侵害了原告就涉案歌曲的表演權、攝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情節(jié)嚴重,酌情增加確定賠償數額為50000元。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00元、律師費10000元及取證費173.5元。
一審判決后,被告提起上訴,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來源: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
編輯:IPRdaily趙甄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典型案例發(fā)布!(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