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識產權第一新銳媒體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連接IP變革者
? 【小D導讀】知識產權,是一門學問。研究知識產權不能偏離民法學的基本原理,但又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民法學框架。它是一門法律學問,講的是法言、法語,但又不能缺少必要的相關知識元素。因此,研究知識產權,首先要了解知識產權學問的基本特性。筆者以為,應注意以下三點:
以民法學理論為基礎。
知識產權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權利,是一種有別于財產所有權的無形財產所有權。民法所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guī)范,應適用于各項私權制度,當然包括知識產權制度。離開了民事權利體系,知識產權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找到其應有的法律歸屬。因此,知識產權學者亦應是民法學者,知識產權的研究須以民法學為理論基礎。否則,研究將會偏離軌道,例如,有些知識產權專家在侵權損害歸責原則中,將“停止侵權”“消除危險”此類物權保護方法,解釋為“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而在德國學者拉倫茨、我國臺灣地區(qū)學者王澤鑒看來,歸責是指“負擔行為之結果”,即損害賠償,是為債權保護方法。又如,不少文章將知識產權的本質特征概括為無形性,認為獨占性、時間性、地域性皆由此派生而來。其實,在羅馬私法的理論語境中,客體存在有體物與無體物之分,無體物即擬制之物,即具有財產內容的權利。因此,知識產權與所有權的根本區(qū)別,不在于本體內容,而是由客體的非物質性所決定。在研究中,強調知識產權質的差異性,并不能否認其歸類于私權的質的規(guī)定性。知識產權的基本范疇,必須置于民法學的語境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科學的解釋。
以多學科知識為背景。
知識產權是近代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在諸多民事權利制度中,唯有知識產權制度最具科技含量,知識要素最多。知識產權制度在其并不太長的歷史中,歷經從工業(yè)革命到信息革命的不同時期,基于科技革命而生,由于科技革命而變,其制度史本身就是一個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與科技創(chuàng)新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茖W技術領域的革命帶來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研究現代化的知識產權,必須了解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熟悉新的科學技術,探討新的法律問題,是知識產權學者所應具備的科學精神。此外,還應看到,現代知識產權是一個龐大的制度體系:著作權發(fā)生在文化創(chuàng)作領域,與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產業(yè)息息相關;專利權產生于技術應用領域,與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產業(yè)緊密相連;商標權則運作于工商經營領域,涉及商品銷售、市場貿易諸多問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條件下,知識產權關系到一國的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文化與教育的繁榮;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中,知識產權保護又事關國際政治、國際經貿、國際文化與科技的交流和合作關系。在這種態(tài)勢下,從法學理論出發(fā)研究知識產權,當是題中應有之義。而結合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政策科學等理論,多視角、全方位來考察知識產權,也顯得非常必要。
以基本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對象。
知識產權是一種理論上有待系統化、成熟化的法律。由于這一制度歷史不長,且變動頻繁,其基本范疇、基本原理、基本問題無一不在探討之中。有的學者講,知識產權沒有自己的理論,其意思一謂其太艱深,二謂其多歧見。筆者不以為然,正因為如此,知識產權研究才表現出有別于傳統財產權研究的理論魅力,才向知識產權學者提出了理論創(chuàng)新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學術要求。同時,知識產權也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法律。運用知識產權規(guī)范,解決知識的生產、傳播、運用、保護等法律問題,是知識產權學者面臨的學術任務和社會責任。基于上述考慮,筆者認為,作為研究對象的知識產權問題,包括三類:首先是理念層面,涉及知識產權法律價值、法律功能、法律原則等問題;其次是規(guī)范層面,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法律規(guī)則、法律技術等問題;最后是操作層面,關系到知識產權法律解釋、法律適用、法律活動等問題。
我國知識產權學者在關注外國先進法律理念,進行本土理論創(chuàng)新的同時,還努力探尋適合中國語境和文化背景的法律解釋和政策適用方法,從而形成包括多種分析工具的方法論體系。了解和掌握知識產權研究中的分析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本人的體會與他人的經驗,在此筆者提出以下三對主要的分析方法:
一是歷史分析的方法與邏輯分析的方法。
歷史分析方法,就是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對法律制度的產生、發(fā)展與變革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縱向分析和動態(tài)考察。在歷史分析中,我們主要探討法律制度的歷史類型、社會基礎、時代背景,盡可能在這種歷史分析中尋找一些規(guī)律性且趨勢化的東西。知古通今,以史為鑒。在知識產權研究中,有些原理、規(guī)則的分析,往往追溯到古代羅馬、涉獵近代英國和現代美國。這種歷史分析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說明問題的。如前文所言,一些觀點將侵權責任的“責”作廣義理解,認為“禁止令”不以過錯為條件,是為無過錯原則。其實,損害賠償之債才涉及過錯與無過錯的問題。從羅馬阿奎利亞法到近代民法,奉行的都是過錯責任原則。到了工業(yè)革命時期,為了填補不幸損害,才產生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因此,歷史分析的方法是一個有效的論證工具。
邏輯分析方法,是對法律規(guī)范進行概念的限制、區(qū)別、劃分和排列,對法律現象進行發(fā)現、解釋、論證和系統構造。邏輯分析是我們經常采用的分析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是定義。法條中、文章里的諸多概念,是我們研究的起點,是知識產權研究的起始范疇。第二是區(qū)別。包括對詞語、事物、意義的區(qū)別。第三是劃分。包括對詞語、事物的劃分,分析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第四是論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結論。第五是劃歸和歸納。例如對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判斷,問卷調查以及所作出的結論。邏輯分析是一種非常重要、經常運用的研究方法,它對于某個制度內部結構的解析,或者對某個制度體系的構造都是有幫助的。換言之,對知識產權的體系化構建,須以權利位階性的認識為基礎。以網絡信息傳播權的歸類為例,即在位階上可表現為:網絡信息傳播權——著作財產權——著作權——知識產權——財產權——民事權利。此外,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往往是融通的。例如,近代知識產權制度的產生,存在一條聯結科技、經濟、法律一體化發(fā)展的軌跡,即社會生產的科技化 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知識商品的產權化 權利制度的體系化,這些就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二是規(guī)范分析的方法和實證分析的方法。
規(guī)范分析方法,是依某些規(guī)范和理論對法律進行定性分析,研究法律活動應該是什么以及社會法律問題應該怎樣解決。這是一種應然性分析。在規(guī)范分析中,首先要提出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基礎,并把這種價值判斷作為法律理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據。在這里,先要有一個價值判斷,設定一個準則。例如,法律的價值目標,過去從法哲學意義上來說,首要是法律正義。然而法經濟學認為,在正義目標之外,還有效益目標。如何實現法律效益,經濟學家有很多標準,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帕累托標準,即“在交易中,至少使一方受益,同時不使他人受損”。在交易中,當事人有三種選擇:一為損人不利己,這是最笨的;二為損人利己,這是不可取的;三為最好的方法,即利己不損人,或者雙方有利,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雙贏”或者“多贏”。知識產權法奉行“保護創(chuàng)造者權利與促進知識傳播”的立法宗旨,其實是正義與效益雙重價值目標的體現。規(guī)范分析的方法不僅可以用于分析一種法律行為本身、法律活動過程,還可以分析法律制度的設計和構建。
實證分析方法,是運用某些技術、方法對法律進行定量分析,它的任務是描述法律現象以及社會法律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這是一種實然性分析。在這種分析中,要用事實來檢驗理論和規(guī)則的合理性、正確性、科學性。實證分析不但要求有一個規(guī)范性的指導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將具體問題量化,包括基本數據采集、數學模型分析等,使我們的分析精確可靠。在法律研究中,實證分析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知識產權研究中,實證分析亟待加強。
三是比較分析的方法與注釋分析的方法。
比較分析方法,是以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法律制度為對象,對不同法律制度的類型、傳統、理念、原則、原理、規(guī)范進行的比較研究,其中包括法律制度異同的分析,相關法律制度沖突以及解決途徑的分析等。比較分析是學術研究中的常用方法。當代知識產權制度出現了一體化、國際化的潮流,表明這一制度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guī)則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適性。但是一體化、國際化,并不等于知識產權在保護內容、保護標準、保護水平等方面的全球規(guī)范的統一化。而且應注意,知識產權制度在不同類型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命運。其中不僅有制度選擇所涉及的法律價值、法律形式、法律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且有制度實施所涉及的社會發(fā)展水平、政策體系、文化環(huán)境的協調性和相適應性。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比較分析也許是最有益的工具。
注釋分析方法,是以法律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對法律精神、法律原則、法律規(guī)范的闡釋、說明和分析。根據羅馬法學家的分類,注釋分析包括文義解釋和論理解釋。從歷史上看,注釋分析方法始于12世紀,當時的意大利學者最先對羅馬法文獻采取了注釋研究的方法。早期的注釋法學派,對羅馬法進行逐章、逐段、逐句的解釋,更多的是一種文義解釋,難免陷入形式主義和機械主義。后期的注釋法學派采取論理解釋的方法,注重探討法律制度、法律規(guī)范的真意。筆者認為,這兩種解釋方法,在知識產權研究中都是有益的。
從事知識產權研究,應具有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同時也要掌握高明的治學方法。對研究方法的研究,這里所涉及的不過是一種探討和體會。三十年來,筆者心欲往,卻未踐行有果,供各位同仁參考。
(本文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教授吳漢東為《知識產權多維度學理解讀》一書作的序,刊發(fā)時略有刪節(jié))
(原標題:研究知識產權,治學方法尤其重要)
來源:正義網-檢察日報 作者:吳漢東 編輯:IPRdaily 趙珍 -------------
IPRdaily歡迎大家投稿,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投稿郵箱:iprdaily@163.com,或加微信helps120。
首屆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國區(qū))大賽報名入口已正式開啟。具體方式請點擊屏幕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活動報名頁面進行報名。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