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權發(fā)布,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美律所解析區(qū)塊鏈技術專利策略
2018年1月16日,美國盛智律師事務所(Sheppard Mullin)發(fā)表了一篇與加密貨幣和區(qū)塊鏈技術的專利策略相關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1、專利保護現狀
加密貨幣和區(qū)塊鏈技術正在迅速成為顛覆性技術。正如許多新技術一樣,尤其是顛覆性技術,一場專利“軍備競賽”正在發(fā)生。這些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基于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數據庫,采用表1所示的樣本關鍵詞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盡管迄今為止公開的專利數量較少,但早期公開(Published Applications)的專利數量比授權專利(Issued Patents)的數量增加了大約十倍。由于專利申請在提交18個月后才能被公開。這也就意味著在審的專利申請數量很有可能比下表所示的數量多很多。
盡管專利申請數量有所增加,但是許多公司并沒有意識到這項技術的哪些方面可以申請專利,還存在許多誤解。除了這些關于專利的常見誤解之外,許多基于區(qū)塊鏈發(fā)明的開源問題導致了更大的混淆。軟件和技術平臺的可專利性不會因為部分或全部軟件是開放源代碼或建立在已知協議上而喪失。
2、專利保護的必要性
區(qū)塊鏈是一種與加密貨幣不同的技術。它是一個分散式的數據庫,俗稱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是一種記錄交易的技術。這種交易可以包括加密貨幣交易,但是可以包含其他類型的交易,例如:標題記錄(Title Recordation)、投票(Voting)、數字契約(Digital Escrows)等,可以是公開的或者私人的。已經存在多種類型的區(qū)塊鏈,未來還有更多的將被構建。
盡管存在各種類型的區(qū)塊鏈,但是核心的區(qū)塊鏈技術是一種交易協議。它通常用于明確說明交易是如何被實施、證實和記錄的。針對利用和改進這些協議已經開發(fā)了許多技術,并且許多應用程序已經建立或者將要建立在這些協議上。這些應用程序中有許多已經申請并將獲得專利。
隨著互聯網的變革,加密貨幣和區(qū)塊鏈技術的潛力可能會更大。加密貨幣和區(qū)塊鏈技術本質上是在計算機平臺上運行的軟件。軟件和技術平臺的其他應用程序是可以獲得專利的,但許多人忽略了這個事實,放棄了專利保護。
3、發(fā)明專利 VS 外觀設計專利
發(fā)明專利可保護主題涵蓋各種與加密貨幣、區(qū)塊鏈技術相關的特征、功能和過程以及與其相關的平臺組成。利用新的加密貨幣和區(qū)塊鏈技術實現創(chuàng)新服務和業(yè)務方法的應用程序也可申請發(fā)明專利。
外觀設計可以從一個功能項目的裝飾性設計中獲得,而不是功能本身。計算機顯示器、圖標和用戶界面的各個方面都可以被設計專利保護主題所覆蓋。
來源:中科院知識產權信息
檢索:許海云 / 編譯:蘇娜平 / 校譯:許海云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推薦閱讀
2017全球區(qū)塊鏈企業(yè)專利排行榜(前100名)
2017年企業(yè)發(fā)明授權專利排行榜(前100名)
“投稿”請投郵箱“iprdaily@163.com”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產業(yè)服務平臺,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人,用戶匯聚了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成長型科技企業(yè)IP高管、研發(fā)人員、法務、政府機構、律所、事務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萬產業(yè)用戶(國內25萬+海外30萬);同時擁有近百萬條高質量的技術資源+專利資源,通過媒體構建全球知識產權資產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獲啟賦資本領投和天使匯跟投的Pre-A輪融資。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中科院知識產權信息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