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fā)布,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不代表IPRdaily立場#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黃維升 妙眼律師界
原標題:被拖欠專利獎勵,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沒有約定“專利獎勵”發(fā)放方式和數(shù)額的,此時“專利獎勵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受案范圍,勞動仲裁和法院均不予處理,應通過其他途徑主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有約定“專利獎勵”發(fā)放方式和數(shù)額的,此時,用人單位應當按照雙方約定的獎勵制度,對符合專利獎勵的員工予以獎勵,上述獎勵屬于勞動合同履行的范圍,法院予以支持。
一、案例
案例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沒有約定專利獎勵發(fā)放辦法的,勞動仲裁及法院不予處理,不屬于勞動爭議受案范圍
[參考案例]
濟南市槐蔭區(qū)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槐民初字第1224號。
[基本案情]
2002年4月16日,A公司成立。
2006年3月19日,A公司與甲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
1.甲負責A公司全面技術工作及技術人員管理,職務總工。甲為A公司的技術保密。
2.A公司付給甲每月工資4800元。
3.甲每周休息一天,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加班另算。
4.甲2006年4月1日到乙方工作。
5.甲工作期間、長期工資隨企業(yè)效益物價上漲適當調整,雙方協(xié)商。
2006年4月1日,甲到A公司工作。
2008年12月,A公司向甲發(fā)放《榮譽證書》,載明:甲同志在2008年度生產經營工作中,成績突出,被評為先進標兵。
2013年2月26日,A公司法定代表人乙、工作人員丙,與甲簽訂了《關于XX項目設計的協(xié)議》,約定XX圖紙在4月底以前完成,A公司按照合同額201萬的1.5%作為獎勵,計3萬元。
2014年2月28日,A公司作出《辭退通知》,載明:“甲同志設計的產品圖紙,個人設置密碼,使得公司無法正常查閱與打印,公司曾多次要求將密碼告知公司,但其不能按公司要求去做;公司認為,圖紙是公司的財產,公司有權掌握與正常使用;主要鑒于上述原因,公司決定:甲同志作辭退處理”,并于當天將該《辭退通知》送達甲。
2014年5月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分別出具7份“專利登記簿副本”,均注明甲為兩名“發(fā)明人”之一,專利權人為A公司及乙。
2014年4月30日,甲對A公司提起勞動仲裁,訴求:
1、支付所欠4個月(2013年10月、11月、12月、2014年1月)的工資差額1.76萬元;
2、支付2014年2月份工資1萬元;
3、支付經濟補償金16萬元;
4、額外多支付一個月工資1萬元;
5、支付加班費353103.36元;
6、支付年休假工資55172.4元;
7、支付2013年2月26日項目獎金3萬元;
8、支付共計108個項目獎金21.60萬元;
9、支付2009年4月20日設計獎金2萬元;
10、支付實施實用新型專利報酬87萬元。
2014年5月4日,仲裁委作出《仲裁決定書》,認為:甲提出的請求事項不符合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范圍。依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決定:對甲的申請,不予受理。
甲不服仲裁決定書,起訴到一審法院,訴求與仲裁訴求一致,也是10項。
2014年5月6日立案受理。
2014年8月4日、2015年10月21日,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其中,庭審中,甲將第10項訴訟請求“支付實施實用新型專利報酬87萬元”變更為“支付實施實用新型專利報酬70萬元”。
[裁判觀點]
本院認為:……
關于原告甲主張實施實用新型專利報酬70萬元問題。
原告甲訴稱,在工作過程中申請了7個實用新型的專利,均屬于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所形成的職務作品,使用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于職務發(fā)明人給予獎勵。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期限是10年,由于無法調取被告A公司的經營利潤,故每個實用新型按照每年1萬元獎勵估算,共計70萬元。
被告A公司提出異議,認為該請求屬于知識產權糾紛的審理范圍,不能與本案合并審理,應予駁回,且原告甲的該請求沒有依據。
經審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guī)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fā)生的下列糾紛,屬于《勞動法》第二條規(guī)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fā)生的糾紛;
(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勞動書面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fā)生的糾紛;
(三)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tǒng)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yǎng)老金、醫(y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fā)生的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規(guī)定:執(zhí)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第一款第7項:人民法院受理下列專利糾紛案件:7、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發(fā)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第二條: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規(guī)定。
綜上,原告甲的該請求不屬于勞動爭議的受理范圍,且不屬于本院的受案范圍,本院不予處理。
[法院判決]
一審判決:
1.支持了原告甲的大部分訴求(包括工資差額、工資、經濟賠償金、加班費、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獎金等);
2.沒有支持原告甲的“支付實施實用新型專利報酬70萬元”的訴求。
案例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了專利獎勵發(fā)放辦法的,法院予以支持
[參考案例]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qū)人民法院 (2018)冀0903民初4304號
[基本案情]
韓XX系XXXX集團有限公司職工。
2011年韓XX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一種減少和降低交通事故的道路施工方法”專利。
2012年9月獲得名稱為“一種坡面埂交叉路口道路”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2012年12月,原告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將上述專利第一申請人由原告變更為被告。
2012年4月5日,被告公司頒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辦法》,該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申報并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每項獎勵主要發(fā)明人5000元;專利所有權歸屬集團公司”。
韓XX工作期間另有五個項目得到專利授權,專利權人為XXXX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1月26日,韓XX向被告公司提交書面申請,內容為,“韓XX為公司發(fā)明了五項專利已授權,按照公司規(guī)定每項獎勵5000元,共計5×5000=25000元,至今未結。另有專利變更轉讓10000元未結,總計35000元,請領導審核發(fā)放”,被告公司科技部負責人楊XX在該申請下部簽署意見“韓XX于2013年1月份已領走科技獎勵2000元”,被告公司負責人鄭XX簽署“情況屬實”。但雙方就扣繳個人所得稅及被告要求原告再簽署無其他爭議說明等問題先后發(fā)生爭議。
后來,韓XX以XXXX集團有限公司為被申請人,向滄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提起勞動仲裁,訴求如下:
1.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8.736萬元,報銷申報專利費用12.4萬元;
2.要求被告繼續(xù)支持原告的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
但滄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滄勞人仲案[2018]第139號不予受理通知書:韓XX對仲裁不予受理通知書不符,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起訴,獲得法院受理。
[裁判觀點]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韓XX和被告公司系勞動關系,原告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從事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已轉化為用人單位的實用新型專利,該發(fā)明創(chuàng)造屬于職務行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單位獎勵制度對符合獎勵的人員和行為予以獎勵,上述獎勵屬于勞動合同履行的范圍。
[法院判決]
一審判決:
一、被告XXXX集團有限公司支付原告韓XX專利獎勵等33000元、專利申請費150元,合計33150元,并負擔利息損失(利息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自本案原告在2018年9月14日起計算至履行完畢止)。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加倍向原告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駁回原告其他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承擔。
二、法律觀點
(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沒有約定“專利獎勵”發(fā)放方式和數(shù)額的
此時“專利獎勵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受案范圍,勞動仲裁和法院均不予處理,應通過其他途徑主張,相關標準及管轄法院如下:
1.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fā)明人、設計人約定發(fā)放方式和數(shù)額的:
(1)應當在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fā)給獎金;
(2)一項發(fā)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
(3)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
2.專利獎勵糾紛(一審)的管轄法院:
(1)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
(2)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3)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指定的基層人民法院。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有約定“專利獎勵”發(fā)放方式和數(shù)額的
此時,用人單位應當按照雙方約定的獎勵制度,對符合專利獎勵的員工予以獎勵,上述獎勵屬于勞動合同履行的范圍,法院予以支持。
(注:此觀點在司法實踐中仍有一定爭議,以案例2為例,雖然用人單位與員工對專利獎勵的發(fā)放辦法作出了約定,但仲裁委仍作出了“不予受理”的決定書,直到員工起訴到了一審法院,才獲得支持。)
三、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
第七十七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fā)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中規(guī)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shù)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fā)給發(fā)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fā)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
由于發(fā)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采納而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yōu)發(fā)給獎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2015修正)
第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下列專利糾紛案件:
1.專利申請權糾紛案件;
2.專利權權屬糾紛案件;
4.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
5.假冒他人專利糾紛案件;
6.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后、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費糾紛案件;
7.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發(fā)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
8.訴前申請停止侵權、財產保全案件;
9.發(fā)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案件;
10.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維持駁回申請復審決定案件;
12.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實施強制許可決定案件;
13.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實施強制許可使用費裁決案件;
14.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行政復議決定案件;
15.不服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行政決定案件;
16.其他專利糾紛案件。
第二條 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指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專利糾紛案件。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黃維升 妙眼律師界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被拖欠專利獎勵,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如有想看文章主題內容,歡迎留言評論~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